文山州西畴旅游这张“白纸”,正在画出最美风景!

来源:云报客户端 2020-12-21 14:09:24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西畴县的旅游业,基础差,在文山州起步最晚。用西畴县委书记蒋俊的话来说,“就是一张白纸。”

  但这张白纸,带来了许多挥毫的空间。

西畴三光石漠化片区千亩猕猴桃。陈飞 摄

  初冬,西畴县阳光温暖,天空湛蓝,星罗棋布的小山包一片葱茏,绿色林海延伸至远方。位于西畴国家石漠公园的西畴石漠化展览馆前,大巴车一辆接一辆。山顶的观景平台的逐梦亭前“惊叹荒漠变绿野,笑见僻壤披彩虹”的对联引得游客纷纷合影拍照。

美丽汤谷村。马林 摄

  “新时代‘西畴精神’就是最宝贵的旅游资源,是西畴最大的一张旅游牌。”将旅游开发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相结合,西畴县全力打造红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康养旅游目的地。

  励志西畴:红色旅游资源富集之地

  兴街镇戈木村委会岔河村口,一面3米来高、红色的墙壁格外引人注目,墙上展示着1955年毛主席《一个混乱的合作社整顿好了》的308字批示。

  1955年,毛主席在西畴县上报的东升农业生产合作社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编入《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成为当时全国的典型。60多年过去了,毛主席的这一批示成了“西畴精神”的“传家宝”。时至今日,每年都有许多人来这里学习,参观东升公社旧址,体验红色之旅。

毛主席的批示全文

  位于新马街乡街心村小组的大江东革命老区,作为西畴革命老区的一部分,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2013年被命名为文山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们正在以红色基因‘西畴精神’为内核支撑,全力打造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三张牌。”西畴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田美明向记者介绍,依托“毛主席批示的地方”,开展红色教育,依托大江东革命老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前线指挥部、南疆烈士陵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依托新时代“西畴精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再唱壮族童谣 吕德仁 摄

  自今年7月30日云南省委作出学习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决定后,不到半年时间,全省各地到西畴学习的人员达3万多人,最高一天达20批次1000多人。特别是今年“十一”黄金周8天时间,到西畴的游客达20万余人次。

  蚌谷乡木者村摸石谷,在当年炸石造地的地方,村党总支书记刘登荣指给记者看,农地里几块大石上刻了“第一炮”几个大字,一旁的小山上竖起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红色牌匾。

  30年前,木者村为摆脱贫困,于乱石丛中点燃炸石造地第一炮,勾勒了“西畴精神”的雏形。现在,这里建设了西畴精神现场教学点,参观者络绎不绝到这里来学习。摸石谷的路口,还有800平方米的摸石谷展览馆正在建设。

西畴民族服饰与传统刺绣文化珠联璧合、交相辉映。陈明凯 摄

  西洒镇岩头村,道路旁高耸的峭壁上镌刻着两个鲜红大字——“实干”。

  “历时12年,我们在悬崖峭壁上硬生生劈出了4米宽进村路!”村小组长李华明动情地对参观者讲述他们的艰难往昔,转头与村民谋划开办“最后一公里”农家饭庄,为一批批前来参观学习的人提供就餐场所。村里的“最后一公里”展览馆也正在建设。

炭西村

  红色基因、奋斗精神富集,让西畴拥有丰富的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资源。目前,全县已建设22个“西畴精神”现场教学点。

  占地面积6亩的西畴石漠化展览馆坐落于西畴国家石漠公园内,建有寨门、停车场和公厕,馆内有展示区、影视资料播放区、游客休息区等。参观者跟随讲解员,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宣传片,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西畴荒漠变绿洲的过程,体会“西畴精神”的艰辛和伟大。

  展览馆与“一部手机游云南”大数据监管平台连接,实时分析景区内游客数据、人流分布、车辆调度等情况。自2018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共接待各类学习团队1000余批次,40000余人次。目前,公园以国家级石漠化治理示范点为核心,正在规划建设一个旅游服务中心、一个西畴精神展示馆、一条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带及旅游综合服务区。

  据介绍,西畴年内将启动建设投资约6000万的新时代西畴精神实践教育培训中心,项目将建设酒店、食堂、研讨厅、职工宿舍及民宿区,可提供游客旅游、休闲、娱乐、住宿、购物需要,预计2021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

  康养西畴:喀斯特绿洲旅游开启新篇

  曾经“树木砍光、姑娘跑光、水土流光”的三光片区,通过石漠化治理,如今地面、山头都被一层层绿意覆盖,核心区5000亩猕猴桃,枝叶繁茂、郁郁葱葱。2018年,三光片区成功申报为“西畴石漠公园”,2019年公园被国家林草部批准为国家石漠公园。

  昔日的“不毛之地”,现如今发展起喀斯特绿洲旅游,引得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初冬,登上公园最高峰大塘子山顶观景台,只见群山吐绿,阳光透过薄雾,洒下一地翠色。

西畴三光石漠化片区千亩猕猴桃。陈飞 摄

  依托西畴国家石漠公园发展旅游的三光行政村多依坪村,错落有致的农家大院坐落在绿树群中。村里的鲜瑞农家乐主人高仕仙正忙得不可开交,快到饭点,短短半小时内她接了四五个订餐电话。农家乐主打土鸡火锅和农家小菜,食材是自家养的鸡、自家种的蔬菜,绿色新鲜。如今农家乐被县文化和旅游局指定为县里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点”。

  “许多都是回头客,吃了又来吃,政府帮我们宣传后,更多其他地方的人来吃。”高仕仙忙碌中有甜蜜。

  村里的“过云山居”民宿,占地1000余平米,有16个房间,设施齐全,干净整洁。民宿里还有农家厨房,3个包间,2个大厅,可同时接待游客150人。目前,多依坪村还有20户村民正在积极建设民宿。

  2019年,西畴县提出将大洞、岔河、达噶、戈木、江龙村、多依坪村、罗汉冲、老黑箐、岩头村、汤谷村10个自然村建为县里首批美丽乡村。

  

全国文明村——汤谷壮族村。吕德仁 摄

  西洒镇瓦厂村委会汤谷村,全村78户人家,至今还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壮族民居建筑群,2013年开始,西畴县政府出资,采用独具壮族特色的传统土坯房“二滴水”营造结构和“杆栏式”建筑风格,对汤谷村进行房屋改造;修建道路、停车场、滨河步道、旅游厕所等,使村子焕然一新,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突显。

壮家刺绣。吕德仁 摄

  陆顺梅家按照县里统一规划,对房屋进行全面改造建设,内部设施设备相对齐全。2018年女子太阳节的期间,许多有名的作家和画家在她家住了半月之久,画家们对她家的民宿评价很高,还成立了中国汤谷画院,吸引了更多游人来到此地。2014年至2019年连续6年的“女子太阳节”,村里已有15户农户接待游客住宿。

《太阳鸟母》歌舞剧剧照

  老黑箐争取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60.3万元,实施花山、斗牛场、人行石梯、斗鸟场、陀螺场等民族特色生态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使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加快发展。仅2018年花山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万元以上。

鸡街乡曼竜村的花裸弦子舞——东方迪斯科。熊平祥 摄

  今年10月,文山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畴召开,针对民宿发展,县里推出一系列民宿发展奖励措施。下一步,要依托西畴精神,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乡村旅游。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