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西畴旅游这张“白纸”,正在画出最美风景!

来源:云报客户端 2020-12-21 14:09:24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西畴县的旅游业,基础差,在文山州起步最晚。用西畴县委书记蒋俊的话来说,“就是一张白纸。”

  但这张白纸,带来了许多挥毫的空间。

西畴三光石漠化片区千亩猕猴桃。陈飞 摄

  初冬,西畴县阳光温暖,天空湛蓝,星罗棋布的小山包一片葱茏,绿色林海延伸至远方。位于西畴国家石漠公园的西畴石漠化展览馆前,大巴车一辆接一辆。山顶的观景平台的逐梦亭前“惊叹荒漠变绿野,笑见僻壤披彩虹”的对联引得游客纷纷合影拍照。

美丽汤谷村。马林 摄

  “新时代‘西畴精神’就是最宝贵的旅游资源,是西畴最大的一张旅游牌。”将旅游开发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相结合,西畴县全力打造红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康养旅游目的地。

  励志西畴:红色旅游资源富集之地

  兴街镇戈木村委会岔河村口,一面3米来高、红色的墙壁格外引人注目,墙上展示着1955年毛主席《一个混乱的合作社整顿好了》的308字批示。

  1955年,毛主席在西畴县上报的东升农业生产合作社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编入《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成为当时全国的典型。60多年过去了,毛主席的这一批示成了“西畴精神”的“传家宝”。时至今日,每年都有许多人来这里学习,参观东升公社旧址,体验红色之旅。

毛主席的批示全文

  位于新马街乡街心村小组的大江东革命老区,作为西畴革命老区的一部分,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2013年被命名为文山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们正在以红色基因‘西畴精神’为内核支撑,全力打造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三张牌。”西畴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田美明向记者介绍,依托“毛主席批示的地方”,开展红色教育,依托大江东革命老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前线指挥部、南疆烈士陵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依托新时代“西畴精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再唱壮族童谣 吕德仁 摄

  自今年7月30日云南省委作出学习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决定后,不到半年时间,全省各地到西畴学习的人员达3万多人,最高一天达20批次1000多人。特别是今年“十一”黄金周8天时间,到西畴的游客达20万余人次。

  蚌谷乡木者村摸石谷,在当年炸石造地的地方,村党总支书记刘登荣指给记者看,农地里几块大石上刻了“第一炮”几个大字,一旁的小山上竖起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红色牌匾。

  30年前,木者村为摆脱贫困,于乱石丛中点燃炸石造地第一炮,勾勒了“西畴精神”的雏形。现在,这里建设了西畴精神现场教学点,参观者络绎不绝到这里来学习。摸石谷的路口,还有800平方米的摸石谷展览馆正在建设。

西畴民族服饰与传统刺绣文化珠联璧合、交相辉映。陈明凯 摄

  西洒镇岩头村,道路旁高耸的峭壁上镌刻着两个鲜红大字——“实干”。

  “历时12年,我们在悬崖峭壁上硬生生劈出了4米宽进村路!”村小组长李华明动情地对参观者讲述他们的艰难往昔,转头与村民谋划开办“最后一公里”农家饭庄,为一批批前来参观学习的人提供就餐场所。村里的“最后一公里”展览馆也正在建设。

炭西村

  红色基因、奋斗精神富集,让西畴拥有丰富的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资源。目前,全县已建设22个“西畴精神”现场教学点。

  占地面积6亩的西畴石漠化展览馆坐落于西畴国家石漠公园内,建有寨门、停车场和公厕,馆内有展示区、影视资料播放区、游客休息区等。参观者跟随讲解员,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宣传片,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西畴荒漠变绿洲的过程,体会“西畴精神”的艰辛和伟大。

  展览馆与“一部手机游云南”大数据监管平台连接,实时分析景区内游客数据、人流分布、车辆调度等情况。自2018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共接待各类学习团队1000余批次,40000余人次。目前,公园以国家级石漠化治理示范点为核心,正在规划建设一个旅游服务中心、一个西畴精神展示馆、一条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带及旅游综合服务区。

  据介绍,西畴年内将启动建设投资约6000万的新时代西畴精神实践教育培训中心,项目将建设酒店、食堂、研讨厅、职工宿舍及民宿区,可提供游客旅游、休闲、娱乐、住宿、购物需要,预计2021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

  康养西畴:喀斯特绿洲旅游开启新篇

  曾经“树木砍光、姑娘跑光、水土流光”的三光片区,通过石漠化治理,如今地面、山头都被一层层绿意覆盖,核心区5000亩猕猴桃,枝叶繁茂、郁郁葱葱。2018年,三光片区成功申报为“西畴石漠公园”,2019年公园被国家林草部批准为国家石漠公园。

  昔日的“不毛之地”,现如今发展起喀斯特绿洲旅游,引得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初冬,登上公园最高峰大塘子山顶观景台,只见群山吐绿,阳光透过薄雾,洒下一地翠色。

西畴三光石漠化片区千亩猕猴桃。陈飞 摄

  依托西畴国家石漠公园发展旅游的三光行政村多依坪村,错落有致的农家大院坐落在绿树群中。村里的鲜瑞农家乐主人高仕仙正忙得不可开交,快到饭点,短短半小时内她接了四五个订餐电话。农家乐主打土鸡火锅和农家小菜,食材是自家养的鸡、自家种的蔬菜,绿色新鲜。如今农家乐被县文化和旅游局指定为县里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点”。

  “许多都是回头客,吃了又来吃,政府帮我们宣传后,更多其他地方的人来吃。”高仕仙忙碌中有甜蜜。

  村里的“过云山居”民宿,占地1000余平米,有16个房间,设施齐全,干净整洁。民宿里还有农家厨房,3个包间,2个大厅,可同时接待游客150人。目前,多依坪村还有20户村民正在积极建设民宿。

  2019年,西畴县提出将大洞、岔河、达噶、戈木、江龙村、多依坪村、罗汉冲、老黑箐、岩头村、汤谷村10个自然村建为县里首批美丽乡村。

  

全国文明村——汤谷壮族村。吕德仁 摄

  西洒镇瓦厂村委会汤谷村,全村78户人家,至今还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壮族民居建筑群,2013年开始,西畴县政府出资,采用独具壮族特色的传统土坯房“二滴水”营造结构和“杆栏式”建筑风格,对汤谷村进行房屋改造;修建道路、停车场、滨河步道、旅游厕所等,使村子焕然一新,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突显。

壮家刺绣。吕德仁 摄

  陆顺梅家按照县里统一规划,对房屋进行全面改造建设,内部设施设备相对齐全。2018年女子太阳节的期间,许多有名的作家和画家在她家住了半月之久,画家们对她家的民宿评价很高,还成立了中国汤谷画院,吸引了更多游人来到此地。2014年至2019年连续6年的“女子太阳节”,村里已有15户农户接待游客住宿。

《太阳鸟母》歌舞剧剧照

  老黑箐争取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60.3万元,实施花山、斗牛场、人行石梯、斗鸟场、陀螺场等民族特色生态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使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加快发展。仅2018年花山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万元以上。

鸡街乡曼竜村的花裸弦子舞——东方迪斯科。熊平祥 摄

  今年10月,文山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畴召开,针对民宿发展,县里推出一系列民宿发展奖励措施。下一步,要依托西畴精神,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乡村旅游。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截至目前,全省公安交管部门已整治完成高风险路段、驾驶人、车辆、企业等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6.5万个,全省交通安全形势整体平稳,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2023年06月14日 11:49

6月10日,西山区教体局、昆一中西山学校相关负责人一行来到泸水市,正式签订对口帮扶泸水市第一中学协议。

2023年06月14日 11:36

6月13日,2023昆明安宁温泉高原半程马拉松新闻发布会在昆明召开,会上宣布本届马拉松将于6月24日上午8:00在安宁市人民广场鸣枪起跑。

2023年06月14日 11:14

截至6月1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满两个月,磨憨边检站已验放超39个国家和地区,2.5万人次出入境旅客。

2023年06月14日 10:55

近日,在昆明市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由昆明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承建单位国科智融科技发展(云南)有限公司、建信云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知识产权基

2023年06月13日 18:20

6月9日,香格里拉检察院联合香格里拉市公安局、香格里拉市法院、香格里拉市司法局,邀请香格里拉市第一中学部分学生参与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讲堂,开展以“

2023年06月13日 17:46

6月13日,“红色文化体验馆媒体行”活动在昆明举行,云南各大主流媒体走进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滇池路136号的红色文化体验馆,在体验科技与红色文化创新碰撞的同时,

2023年06月13日 16:20

6月12日,盘龙区第二届“贤才聚盘”创新创业创造大赛的决赛在红星美凯龙昆明沣源路商场成功举办。

2023年06月13日 15:35

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11日落下帷幕。伊朗的地毯、印尼的咖啡、巴基斯坦的玉器……走进展馆,观众既可以观赏精彩表演,还可以现场购买特色

2023年06月13日 15:14

记者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以下简称“贵南高铁”)6月12日开始全线拉通试验,对全线各系统进行综合检测。

2023年06月13日 14:24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