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山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纪实(图)

来源:文山新闻网 2019-10-12 17:28:41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州以人民健康需求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各类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医疗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健康扶贫攻坚工作取得成效。全州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救治疾病为主转为加强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全方位健康服务,为各族群众铺就了一条健康之路。

  上世纪80年代,医护人员使用显微镜诊疗疾病

  1949年,人均寿命不足32岁;2018年,全州人均寿命达73.42岁

  全州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全州平均期望寿命已达73.42岁,与1949年不足32岁相比,人均寿命大大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从1949年“零起步”提高到2018年的99.63%;婴儿死亡率从1949年320%。以上下降至2018年的5.58%。;孕产妇死亡率从1949年的1500/10万以上下降至2018年的16.12/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8.89%。,比1995年以来最高的75.99%。下降了67.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优育检查、妇女常见病筛查及“两癌”筛查等项目有效落实,预防“三病”母婴传播工作实现消除认证目标,有效改善全州妇女儿童健康状况。2003年、2004年分别在广南县、西畴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2005年全州全面铺开;建立州级统筹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将22种重大疾病住院补偿和重、特、慢性疾病门诊补偿纳入报销范围,补偿达694.86万人次。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中国成立以前,文山州无公立医院,仅有文山、麻栗坡、马关、广南4县各有1所私立卫生院,从业人员不足100人,病床不足100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截至2018年底,全州共有卫生计生机构1362个,病床19118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9225人,每千人口拥有卫计人员5.26人;全州100%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98.23%的乡镇卫生院能开展8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12家乡镇卫生院新建中医馆;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提供5类以上中医药服务;100所村卫生室新配备火罐、神灯、银针等中医诊疗器材,83.64%的村卫生室能提供5类以上中医药服务。全州设有1个州级急救中心、8所县级医院急救站;设立1个州级中心血站,8个县级储血点,共采集无偿献血30万余人次,采血量达100余吨,为临床提供各种血液制品100余万个单位,采供血量排名全省第三。

  重大传染病防控成效显著。解放前,文山州瘟疫肆虐,瘴疠横行,其流行程度深、波及面广。直到上世纪50年代,全州消灭了天花,传染病年总发病率由1953年的7551.69/10万下降至2018年的458.306/10万,全州连续15年无鼠疫、20年无霍乱疾病发生,保持登革热疫情零发生,2016年提前达到国家消除疟疾的标准。2019年8月,富宁县和麻栗坡县通过省级消除麻风病危害达标考核验收,实现文山州消除麻风病危害“零”的突破。

  如今,各级综合医院投入使用CT机诊断疾病

  从最初看病“老三样”,到如今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医疗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改革开放前,我州广大农村一直延续着看病找赤脚医生,治疗靠土方的传统。由于赤脚医生专业素质偏低、缺乏医疗设备,再加上交通不便,许多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目前,我州已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治疗简单跌打损伤、感冒、腹泻等常见疾病,到能攻克许多疑难杂症和医疗难题;从最初看病“老三样”,到如今的“核磁共振、64排CT、数字化检验设备”等;从“赤脚医生”到顶级专家,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帮助许多群众解决了就医难题。

  目前,全州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配备彩色超声诊断仪、CT、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等,乡镇卫生院均配备救护车、B型超声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R数字影像设备等,能开展急诊冠脉内支架植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脊柱侧弯后路切开矫形术等业务技术。经过70年发展,目前全州共有“三级甲等医院”2个、12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家“二级甲等专科医院”,等级医院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全州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建成和在建重点专科16个,建成和在建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重点专科19个。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让群众得实惠。“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州借助国家医改惠民东风,先后实施基层医改、州(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自2010年10月以来,全州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实行省级平台对基本药物采购、支付、结算“点对点”的网上集中采购模式。截至2018年,县级综合医院基药使用率达50%以上,为群众减轻医药负担5000余万元。2015年11月,全州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探索农村卫生管理新机制。2018年8月,州级两家公立医院全面启动改革。至此,全州15所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中药饮片除外),同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健康扶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全州因病致贫返贫人口从2016年底的3.61万户、15.18万人减少至2019年6月的0.94万户、3.77万人,因病致贫率从35.44%下降至24.45%,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发生。截至2018年,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4.3万人已全部参加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参保率100%;已实现每县(市)至少有1所二甲医院、每个乡镇建有1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每千农业人口有1名乡村医生的目标;全州建立家庭医生团队1942个,有家庭医生3027人,签约服务居民71.77万人,签约率达62%。

  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18年全州人口出生率由1978年的36.24%。下降至10.87%。;死亡率由8.12%。下降至6.39%。,人口自然增长率由7.82%。下降至6.5%。。

  人口老龄化得到积极有效应对。截至2018年,全州60周岁以上老年人50.29万人,占总人口的13.55%。共为28.45万名65周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占全州65周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的90.95%;全州29家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率达100%;累计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办理《云南省老年人优待证》96921本;累计建立基层老年协会1689个,会员21.26万人,覆盖100%的城市社区和85%的行政村;高龄津贴按照80—89周岁老年人补助每人每月50元、90—99周岁老年人补助每人每月200元、100岁以上老年人补助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发放,老年人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王建全)

责任编辑:张杨军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本次活动拟开展主题融媒报道、摄影作品征集、理论评论阐释、幸福长卷绘制、线上线下互动、宣传联盟构建等“六个一”大型网络宣传。

2024年03月11日 16:56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地处祖国南疆,拥有国际性口岸4个、双边性口岸1个、边民互市贸易点14个,是中国陆路口岸最多的城市。

2024年03月11日 16:45

陈真永说,大理对古城保护核心区临街商铺立面风貌进行规范提升;对古城内保存较好,具有建筑文化、历史、工艺科研价值的传统院落进行活化利用。

2024年03月11日 16:41

今天,人民日报社云南分社整理长图,带您一分钟速览2024全国两会“云南好声音”。

2024年03月11日 16:38

2023年,全国累计完成4.2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4亿吨粗钢产能烧结球团脱硫脱硝、料场封闭等重点工程改造,8.5万个挥发性有机物(VOCs)突出问题整改……

2024年03月11日 16:31

平遥县委、县政府把保护好千年古城作为重大任务,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利用。

2024年03月11日 16:23

杨宗科希望,相关部委加大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在项目、经费、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与《汉长安城遗址国土空间规划

2024年03月11日 16:15

王学锋建议,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信息平台建设,将各类保护要素纳入信息化平台并动态维护,并加强各级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实现数据共享和共同保护。

2024年03月11日 16:07

石磊建议,应以古法维护,遵循修旧如故原则,在尽量保留传统建筑原构件、原材料、原工艺的同时,将不得不补充的新构件与原构件区分开来,并加强传统技术和工艺人

2024年03月11日 16:00

3月8日,云南滇中新区管委会、山东大学、云南省科技厅在青岛签订共建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合作协议。

2024年03月11日 15:52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