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水到此处不想流,人到此处不想走;银线穿引田畴绿,田水丰乡石丫口!”这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阿猛镇石丫口村群众今年自编自唱的一首童谣。自砚山县入选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以来,石丫口村群众建设热情高涨,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干群合力,共绘就“水美乡村”新画卷。
“最大的感受就是水变清了,路变宽了,饭后出来唱歌跳舞的群众也多了!”说起村子的变化,石丫口村党支部书记、组长侬朝旺一脸自豪。
石丫口是一个典型的壮族村,村庄环山抱水,周围山林茂密、四季常青,山泉汩汩沿村伴山而过,良田美池桑竹静卧村中,俨然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然而,较为薄弱的基础设施成了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第一道“难题”。
乡村要振兴,环境须先行。为了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善村庄生产生活面貌,侬朝旺与全村22名党员商议建设“水美乡村”,并带领党员干部外出考察学习。
开拓了视野、厘清了思路后,大家说干就干。“村里大多都是做工程的‘手艺人’,污水管网怎么铺、清理河道怎么干大伙儿都‘门儿清’!”回想起热火朝天的建设过程,侬朝旺十分感慨:在乡村建设过程中,资金不够,党员干部垫资、群众集资近200万元,村中深水潭旁的功德碑上记录着每一笔捐款;人手不够,村党支部发动全村285户群众投工投劳,环村的一公里樱花大道仅用1天就全部完成移栽;学校里的老师义务帮忙美化村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清晰醒目,屋舍墙面上都画上了壮乡墙画;群众积极支持,家家户户都把庭院收拾的干净整洁,不少农户种起了花草……“咱们村不仅变美了,而且大家的素质也提升了,看着周围的环境那么美,再也没有人乱丢垃圾了。”在硬化河道时,村民高天美家全员出动,如今走在美丽整洁的河道上,高天美脸上堆满笑容。
让村庄美起来只是第一步,侬朝旺还要让群众富起来。在石丫口村的水培蔬菜基地里,绿油油的西洋菜和水芹菜在流动的泉水中肆意生长,正是童谣中的“银线穿引田畴绿”。石丫口村党支部立足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积极向阿猛镇党委、政府申请,采取“企业+基地+党支部+农户”的模式,引入企业发展水培蔬菜,带动当地群众就地务工,每年助农增收160余万元。
“我们还要利用我们村的好山好水,发展规范种植、养殖,开发乡村旅游,让村集体强起来、群众富起来!”说起未来发展,侬朝旺满怀信心。(普文晓 李文雄 梁思雯 吴继香)
2023年10月26日 16:42
2023年10月26日 15:58
2023年10月26日 15:42
2023年10月26日 15:35
2023年10月26日 13:33
2023年10月26日 13:10
2023年10月26日 12:07
2023年10月26日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