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绿色,正在成为文山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实现文山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村更美、民更富”,需要在绿美行动中融入更多的“科技元素”。
绿美规划要依靠“科技支撑”。“上兵伐谋,规划先行”。要将科技融入绿美规划顶层设计,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绿美工作,以“科技助推增绿提质”为主线,围绕“绿美、宜居、特色、韧性”要求,在规划中结合地域特征、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融入“科技元素”,用科技点亮绿美建设,成为编制绿美规划的浓墨重彩一笔。要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充分考虑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以绿地先行,结合绿色空间布局,统筹城市各类功能用地,建立蓝绿交织、内外一体的城市公园系统,打造生态丰美、环境优美、城市谐美、人文醇美的城市空间。
植绿增量要融入“科技含量”。城市增绿增量,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结构、土地适宜性等因素,科学划定绿化用地,加大城市绿化美化土地供应,增加城市绿地量。依法合规强化在河渠两侧、湖库周边等绿化增绿建设,引进科技含量高的品种,持续推进主次干道道路及林荫路绿化美化建设,鼓励使用特色乡土树种、地域特色标识植物、观赏树种增加城市绿量,形成“一路一景”“一街一科技”布局,彰显城市生态丰美,让居民群众在工作生活和休闲逸乐中,亲身体验科技之妙、感受绿美之幸。
山水人文要体现“科技元素”。写好绿美文山,应以“地域性、文化性、民族性、特色性”为城市风貌建设目标,高颜值营建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实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美好愿景。要因地制宜,打造能展示城市山水风貌的观景体系及视廊,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传统建筑。在传承的基础上,叠加科技元素,让山水、人文更具时代感和生命力。同时,大力推广运用乡土苗木,认真选定并有效运用“市花”、“市树”,在城市绿地景观中的城市家具、艺术小品及景观建筑,要充分展示地域文化,体现地方植物景观特色和城市生物多样性,彰显城市谐美、人文醇美。
构建公园要注入“科普色彩”。公园建设要融入科技元素,提高“科技含量”,突出科技和生态主题,合理配建类型丰富、规模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均衡的城市公园,结合地域文化及公园主题,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布置一些科普景点,做好公园内各类景观要素及配套服务设施设计。以“一园一景”为目标,以“区域生态化、景区科普化、农田景观化、景观产品化、产品体验化”理念,优先选择乡土苗木打造植物种类丰富、色彩搭配美观、群落配置合理的公园绿化景观,鼓励生物多样性较突出的城市建立以本土植物为主的植物园,凸显云南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特点,彰显生态丰美、环境优美。
绿美管理要引入“智能模式”。要完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机制,保障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建设、管护得到有效执行。市场引入“智能模式”管理,深入推行园林绿化建设、养护市场化运行,实现绿化美化养护精细化、管理可视化,决策智能化,提高园林绿化管理养护效率和水平,保证养护质量和景观效果。
总之,绿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推进绿美建设中,要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融入“科技元素”,扩大科技创新政策知晓率和惠及面,激发科技创新主体创新创造活力,让绿美建设浸满“科技味”,让绿美文山增添“科技色”。(向连甫)
2023年09月18日 22:43
2023年09月18日 15:04
2023年09月18日 12:58
2023年09月18日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