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初冬时节的古林箐,景如其名。
没有萧瑟枯黄,落叶成堆,映入眼帘的是古树成林,郁郁葱葱。山坡上的村庄,轻罩着一层薄雾,迷迷蒙蒙,仿佛一幅精心描摹的水墨画。乡村的房子掩映在古树丛中,在似幔似绸的雾气下时隐时现。道路两旁的瓜果和鲜花的怡人香味,随着轻雾下洁净的空气随风弥漫乡间,沁人心脾,让青霭下的村庄迷离清新而又那么真切。
常年古树青郁,云雾缭绕,美如仙境,让古林箐有了“云上乡村”的美称。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特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同时还提出要‘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些都是和我们乡村群众息息相关的内容。近年来,通过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我们的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一步,我们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高质量推进‘绿美乡村’建设,尤其是打造好我们的‘庭院经济’,让我们的家不仅美,而且有收益,这样我们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生活就会越来越幸福。”在古林箐乡卡上行政村老刀村小组村民曹太明家被一簇簇万年青环绕着的庭院里,古林箐乡乡长汤永祥正在给村民宣传讲解党的二十大精神。
位于马关县西南部的古林箐,年平均气温18.2℃,境内最高海拔2028.4米,最低海拔123米,形成了跨热带、亚热带气候区的特殊环境,适宜多种类型作物生长。在“绿美乡村”建设中,乡党委政府引导群众利用当地独特的气候和土地资源优势,在“美丽庭院”建设中做好“庭院经济”文章,美化家园的同时,增加村民收入。
“年纪大了,做不了什么重活,就利用房前屋后的地块发展种植,方便我管理。树种下以后庭院也好看了,钱也挣了。去年我家仅是庭院经济这一项就实现收入20000多元。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收入16000多元,现在仍不断有人来联系我要买万年青树。”现年81岁的曹太明老人说。
老刀村气候湿润,种植的万年青容易成活,长得也比其他地方要快一些。曹太明家在马关八寨镇通往河口县的公路一侧,房后是一块有很多石头的坡地,不适合其他作物生长。但光秃秃的石块地围在房子周边,曹太明老人总觉得看着不舒服,于是他便在里面种起了易活的万年青。曹太明边种植边研究万年青的培育,目前,他的房前屋后已经种植了2万余棵万年青。这些万年青不仅美化绿化了庭院,每年还能带来可观的收入。在曹太明的示范带动下,村里有多户人家也在房前屋后发展起了万年青树种植。
“为了真正让百姓实现‘富美’,我们在开展‘绿美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各村资源优势,结合群众发展意愿和房前屋后的地块条件,因户施策,确定发展方向和内容,不断盘活‘庭院经济’,并为群众找市场,解决销售问题。尤其像老刀这样的村小组,庭院美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村民的需求,大家都朝着怎么让‘美丽庭院’变为‘庭院经济’努力。我们就和村干部一道,支持引导村民依托房前屋后的土地资源发展重楼、砂仁等经济作物。现在这个村有条件的村民家都已经发展起了‘庭院经济’,而且有很多家都已经有了较好的收益。”古林箐乡副乡长王自卫介绍道。
老刀村村民李绍祥家由于三个孩子上学、妻子常年患病,在村里一直属于经济条件不太好的人家。“虽然在国家政策扶持下,我的房子盖起来了,基本生活费和孩子上学的费用也有了保障,但是想要过更美好的生活,还是要靠自己勤奋努力。在乡镇和村干部以及乡亲邻里的帮助支持下,我在自己房前的空地里发展起了重楼种植,仅去年就卖了20多万元。村干部告诉我们,党的二十大召开了,我们农村和农民越来越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农村的发展会更好,我也吃下了定心丸,要继续发展好重楼种植。重楼开花结籽的时候,满院子红彤彤的,美得很呢。”站在自家房前的院子里,看着长得粗壮茂盛的重楼,不怎么善言的李绍祥笑容满面。
为切实做深做实“庭院经济”文章,古林箐乡还根据村民们长期积累的种养殖经验,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田园,做足特色。
在该乡瓢厂村小组杨华丽家中,腊肉、腊猪脚挂满了房子侧屋的烤房,烤房里红红的火炭冒着不浓不淡的烟,微醺着挂着的腊猪脚,香味四溢。
“我们这里气候独特,常年气温都不高,腌制腊猪脚容易入味却不容易变味变质。我把腌制的猪蹄拍成视频发到抖音上,除了本地的,武汉、福建的朋友也来买,还有寄送到浙江的,大家都喜欢我们本地的‘老腊味’。去年做少了,不够卖,今年我就做得多一些,目前一直有人在订购。腌制腊猪脚费时不多,不耽误我干农活、发展种植业,但就这样随手做着的庭院小产业,平均每年也有2万多元的收入。”杨华丽说。
“未见其形,先闻其味”。这是对古林箐乡柏木山村的形象写照。因雾气笼罩,不到近前就看不清村子容貌,但闻着清新的花香味便可以寻到的村子,那便是柏木山村。
雾露重锁,锁住了种植所需的养分和湿度,却蕴育出了能穿透云端的芬芳。
“柏木山村地处半山上,常年有雾湿度大,养殖兰花的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所以村子里的40多户人家都在自家庭院里发展兰花种植。有些村民通过快手、抖音等平台直播卖兰花,外地人也会直接到村里买,销售一直很好。”古林箐乡宣传委员王祯彩介绍说。
“我是在2017年年底开始在自己家庭院发展兰花种植的,现在种有近10个品种,去年我三盆兰花就卖了5万元。目前我重点还是培育,卖的不是很多,但每年也有六七万元的收入。通过乡和村干部向我们宣传讲解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知道国家将继续高质量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高我们百姓的生活品质,我也要让我家的庭院因兰花而美丽的同时,收入也因兰花而增加。相信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美满。”柏木山村村民韦开斌说。
围绕“一村一品”发展定位,古林箐乡坚持以庭院创收助推富美乡村建设,打造了一批以特色种植、特色手工为主的特色庭院,将绿美建设与生态经济、富民产业融合发展,发展了中药材、兰花、百香果等一批特色“庭院经济”,实现每年增收300多万元。
“州委书记陈明深入古林箐村寨调研时强调,要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庭院经济,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下一步,我们将紧紧贴合各村各户实际,充分听取并尊重村民意愿,加大庭院的利用率,增加对农户的种植养殖技术培训,扩大种养殖品种和数量,提高种养殖质量,让我们的‘云上乡村’各色鲜花花开四季,瓜果飘香溢满山,让古林箐乡的村村寨寨都从‘绿美’变为‘富美’,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古林箐乡党委书记罗朝磊说。
在古林箐,雾似乎蕴藏着一种奇迹,云开日出或是身临其境,便能看到一个个出其不意的惊喜。过去如此,将来更是如此。(曾稆 陈明凯 唐雪娇 周西杨)
2023年06月14日 12:06
2023年06月14日 12:03
2023年06月14日 11:49
2023年06月14日 11:14
2023年06月14日 10:55
2023年06月13日 18:20
2023年06月13日 17:46
2023年06月13日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