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花开幸福来 马关县古林箐乡发展“庭院经济”推进乡村“富美”见闻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2-11-24 14:30:40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初冬时节的古林箐,景如其名。

  没有萧瑟枯黄,落叶成堆,映入眼帘的是古树成林,郁郁葱葱。山坡上的村庄,轻罩着一层薄雾,迷迷蒙蒙,仿佛一幅精心描摹的水墨画。乡村的房子掩映在古树丛中,在似幔似绸的雾气下时隐时现。道路两旁的瓜果和鲜花的怡人香味,随着轻雾下洁净的空气随风弥漫乡间,沁人心脾,让青霭下的村庄迷离清新而又那么真切。

  常年古树青郁,云雾缭绕,美如仙境,让古林箐有了“云上乡村”的美称。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特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同时还提出要‘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些都是和我们乡村群众息息相关的内容。近年来,通过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我们的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一步,我们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高质量推进‘绿美乡村’建设,尤其是打造好我们的‘庭院经济’,让我们的家不仅美,而且有收益,这样我们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生活就会越来越幸福。”在古林箐乡卡上行政村老刀村小组村民曹太明家被一簇簇万年青环绕着的庭院里,古林箐乡乡长汤永祥正在给村民宣传讲解党的二十大精神。

  位于马关县西南部的古林箐,年平均气温18.2℃,境内最高海拔2028.4米,最低海拔123米,形成了跨热带、亚热带气候区的特殊环境,适宜多种类型作物生长。在“绿美乡村”建设中,乡党委政府引导群众利用当地独特的气候和土地资源优势,在“美丽庭院”建设中做好“庭院经济”文章,美化家园的同时,增加村民收入。

  “年纪大了,做不了什么重活,就利用房前屋后的地块发展种植,方便我管理。树种下以后庭院也好看了,钱也挣了。去年我家仅是庭院经济这一项就实现收入20000多元。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收入16000多元,现在仍不断有人来联系我要买万年青树。”现年81岁的曹太明老人说。

  老刀村气候湿润,种植的万年青容易成活,长得也比其他地方要快一些。曹太明家在马关八寨镇通往河口县的公路一侧,房后是一块有很多石头的坡地,不适合其他作物生长。但光秃秃的石块地围在房子周边,曹太明老人总觉得看着不舒服,于是他便在里面种起了易活的万年青。曹太明边种植边研究万年青的培育,目前,他的房前屋后已经种植了2万余棵万年青。这些万年青不仅美化绿化了庭院,每年还能带来可观的收入。在曹太明的示范带动下,村里有多户人家也在房前屋后发展起了万年青树种植。

  “为了真正让百姓实现‘富美’,我们在开展‘绿美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各村资源优势,结合群众发展意愿和房前屋后的地块条件,因户施策,确定发展方向和内容,不断盘活‘庭院经济’,并为群众找市场,解决销售问题。尤其像老刀这样的村小组,庭院美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村民的需求,大家都朝着怎么让‘美丽庭院’变为‘庭院经济’努力。我们就和村干部一道,支持引导村民依托房前屋后的土地资源发展重楼、砂仁等经济作物。现在这个村有条件的村民家都已经发展起了‘庭院经济’,而且有很多家都已经有了较好的收益。”古林箐乡副乡长王自卫介绍道。

  老刀村村民李绍祥家由于三个孩子上学、妻子常年患病,在村里一直属于经济条件不太好的人家。“虽然在国家政策扶持下,我的房子盖起来了,基本生活费和孩子上学的费用也有了保障,但是想要过更美好的生活,还是要靠自己勤奋努力。在乡镇和村干部以及乡亲邻里的帮助支持下,我在自己房前的空地里发展起了重楼种植,仅去年就卖了20多万元。村干部告诉我们,党的二十大召开了,我们农村和农民越来越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农村的发展会更好,我也吃下了定心丸,要继续发展好重楼种植。重楼开花结籽的时候,满院子红彤彤的,美得很呢。”站在自家房前的院子里,看着长得粗壮茂盛的重楼,不怎么善言的李绍祥笑容满面。

  为切实做深做实“庭院经济”文章,古林箐乡还根据村民们长期积累的种养殖经验,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田园,做足特色。

  在该乡瓢厂村小组杨华丽家中,腊肉、腊猪脚挂满了房子侧屋的烤房,烤房里红红的火炭冒着不浓不淡的烟,微醺着挂着的腊猪脚,香味四溢。

  “我们这里气候独特,常年气温都不高,腌制腊猪脚容易入味却不容易变味变质。我把腌制的猪蹄拍成视频发到抖音上,除了本地的,武汉、福建的朋友也来买,还有寄送到浙江的,大家都喜欢我们本地的‘老腊味’。去年做少了,不够卖,今年我就做得多一些,目前一直有人在订购。腌制腊猪脚费时不多,不耽误我干农活、发展种植业,但就这样随手做着的庭院小产业,平均每年也有2万多元的收入。”杨华丽说。

  “未见其形,先闻其味”。这是对古林箐乡柏木山村的形象写照。因雾气笼罩,不到近前就看不清村子容貌,但闻着清新的花香味便可以寻到的村子,那便是柏木山村。

  雾露重锁,锁住了种植所需的养分和湿度,却蕴育出了能穿透云端的芬芳。

  “柏木山村地处半山上,常年有雾湿度大,养殖兰花的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所以村子里的40多户人家都在自家庭院里发展兰花种植。有些村民通过快手、抖音等平台直播卖兰花,外地人也会直接到村里买,销售一直很好。”古林箐乡宣传委员王祯彩介绍说。

  “我是在2017年年底开始在自己家庭院发展兰花种植的,现在种有近10个品种,去年我三盆兰花就卖了5万元。目前我重点还是培育,卖的不是很多,但每年也有六七万元的收入。通过乡和村干部向我们宣传讲解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知道国家将继续高质量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高我们百姓的生活品质,我也要让我家的庭院因兰花而美丽的同时,收入也因兰花而增加。相信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美满。”柏木山村村民韦开斌说。

  围绕“一村一品”发展定位,古林箐乡坚持以庭院创收助推富美乡村建设,打造了一批以特色种植、特色手工为主的特色庭院,将绿美建设与生态经济、富民产业融合发展,发展了中药材、兰花、百香果等一批特色“庭院经济”,实现每年增收300多万元。

  “州委书记陈明深入古林箐村寨调研时强调,要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庭院经济,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下一步,我们将紧紧贴合各村各户实际,充分听取并尊重村民意愿,加大庭院的利用率,增加对农户的种植养殖技术培训,扩大种养殖品种和数量,提高种养殖质量,让我们的‘云上乡村’各色鲜花花开四季,瓜果飘香溢满山,让古林箐乡的村村寨寨都从‘绿美’变为‘富美’,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古林箐乡党委书记罗朝磊说。

  在古林箐,雾似乎蕴藏着一种奇迹,云开日出或是身临其境,便能看到一个个出其不意的惊喜。过去如此,将来更是如此。(曾稆 陈明凯 唐雪娇 周西杨)

责任编辑:杨麒钰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第五届昆明蓝花楹文化艺术节&消费季活动自4月28日启动以来,持续带火昆明“赏花经济”。

2023年06月14日 12:06

6月11日—12日,由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云南省教育厅主办的2023年“云岭师生说”理论宣讲比赛决赛,在云南农业大学校友会堂拉开序幕。

2023年06月14日 12:03

截至目前,全省公安交管部门已整治完成高风险路段、驾驶人、车辆、企业等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6.5万个,全省交通安全形势整体平稳,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2023年06月14日 11:49

6月10日,西山区教体局、昆一中西山学校相关负责人一行来到泸水市,正式签订对口帮扶泸水市第一中学协议。

2023年06月14日 11:36

6月13日,2023昆明安宁温泉高原半程马拉松新闻发布会在昆明召开,会上宣布本届马拉松将于6月24日上午8:00在安宁市人民广场鸣枪起跑。

2023年06月14日 11:14

截至6月1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满两个月,磨憨边检站已验放超39个国家和地区,2.5万人次出入境旅客。

2023年06月14日 10:55

近日,在昆明市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由昆明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承建单位国科智融科技发展(云南)有限公司、建信云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知识产权基

2023年06月13日 18:20

6月9日,香格里拉检察院联合香格里拉市公安局、香格里拉市法院、香格里拉市司法局,邀请香格里拉市第一中学部分学生参与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讲堂,开展以“

2023年06月13日 17:46

6月13日,“红色文化体验馆媒体行”活动在昆明举行,云南各大主流媒体走进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滇池路136号的红色文化体验馆,在体验科技与红色文化创新碰撞的同时,

2023年06月13日 16:20

6月12日,盘龙区第二届“贤才聚盘”创新创业创造大赛的决赛在红星美凯龙昆明沣源路商场成功举办。

2023年06月13日 15:35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