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这十年|“绿色食品牌”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2-08-28 23:30:34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8月26日下午,“文山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绿色三张牌”示范区建设专场在文山州新闻发布厅举行。发布会上,州农业农村局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打造“绿色食品牌”工作有关情况作了详细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山州委、州政府立足多样性资源这个独特基础,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重要要求,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通过高位强力推动、健全机制联动、加大投入拉动、完善政策促动,推动文山州“绿色食品牌”产业高质量发展。回首十八大以来历程,文山州以“绿色食品”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发展成果辉煌。

  农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着力推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打造现代农业,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促进了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2021年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7.64亿元,比2012年增长101.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49元,比2012年4643元增加8606元、增185.35%。

  粮食自我平衡能力持续提升。全力加强耕地保护,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坚决守住粮食播种面积底线,注重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力改善种粮比较效益,确保粮食安全,粮食生产保持持续增长态势。2021年,全州实现粮食产量172.89万吨,比2012年增19.89万吨,增长13%。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位居全省第3位、产量位居全省第4位,口粮生产和保障能力持续提高,文山作为粮食产销平衡区的自我平衡能力不断增强,自觉挑起了稳定粮食生产这个重任得到体现。

  绿色食品牌打造成效显著。依托“一村一品”,开展“一县一业”,实施高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基地建设,连续三年高规格评选表彰“10大名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共49个;努力推动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申报认证,全州“三品一标”有效用标产品总数达468个,27家企业入选省级“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云南白药集团文山七花有限责任公司、文山市华信三七科技有限公司获得2021年省级“20佳创新企业”称号,“文山三七”入选省级“绿色食品牌”目录区域公用品牌名单,形成了一批“绿色食品牌”拳头产品集群,全州名品名企培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逐步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从2012的149个增加到2021年的311个,增幅达108.72%、销售收入从66.48亿元增长到118.58亿元,增幅达78.4%;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511个、注册家庭农场207个。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有力推动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重要农产品实现稳产保供。实施“一二三”行动,全面推进“一县一业”“6个百万”基地建设,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园区、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建设高水平产业基地,聚焦种子和电商两端,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开展农业电商提质增效行动,持续推进“文品出山”,以市场化手段引领主要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持续提升。

  蔬菜种植面积(不含辣椒)由2012年的115.1万亩增长到2021年的130.5万亩,增长13.4%,种植面积位居全省第2位,产量由88.1万吨增加到252.5万吨,增加186.6%,产量位居全省第6位,文山州已成为云南省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之一。

  辣椒种植面积由2012年的143.3万亩增加到2021年的173.2万亩,增20.9%;产量(干椒)由17.9万吨增加到24.3万吨,增加35.8%,辣椒加工系列产品30余个,产销势头良好。2021年砚山县获得“全国辣椒产业十强县”荣誉称号,砚山稼依辣椒城已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辣椒集散地。

  水果在地种植面积由2012年的49.21万亩增长到2021年的71.76万亩,增长45.8%,种植面积位居全省第6位,产量由30.39万吨增加到68.47万吨,增长125.3%,产量位居全省第6位。茶叶由2012年的51.11万亩减到2021年的44.44万亩,减13.05%,居全省第5位,茶叶产量由0.84万吨增长到0.88万吨,增长4.8%,产量位居全省第8位。

  生猪出栏由2012年193.4万头增长到2021年的215.37万头,增长11.34%,位居全省第9位。肉牛出栏由2012年的39.36万头增长到2021年的49.04万头,增长24.59%,位居全省第2位。肉蛋奶产量由2012年的24.95万吨增长到2021年的30.1万吨,增长20.64%,产量位居全省第9位。

  这十年,文山州“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和“果盘子”产品品类丰富、供应充裕、价格平稳,有效满足了州内外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作出了贡献。

  农业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全面提速。2021年实现网络交易额227.37亿元,同比增长26.65%,实现网络零售额126.45亿元,同比增长26%;增幅位居全省第2位。利用“承接东西、贯通南北、通边达海”区位优势,推动“文品入沪”“文品进京”“文品入粤”,实现销售收入3.61亿元。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田园综合体,培育壮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农业生产、粗精加工、农旅休闲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成一批“产业强镇”和“一村一品”专业村镇,促进了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一个个耀眼的数字,记录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山州现代农业工作的坚实足印。“十四五”期间,文山州将贯彻落实农业现代化三年现代方案,聚焦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以“一县一业”“6个百万”基地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一二三融合,围绕粮食、蔬菜、水果、花卉、茶叶、畜牧等重点产业,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推动农业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产业链重塑文山现代农业,加快推动全州由特色农业大州向现代农业强州迈进。

  到2025年,基本建成“6个百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力争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达500亿元以上,以“绿色食品”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综合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

  画蓝图,谋定目标,久久为功。文山大地广阔的田野上,热闹的集市中,处处是春天的气息,处处洋溢着希望的火花,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崭新画卷正在文山大地徐徐展开。(王立祥 汪富军)


校对:李磊  刘兵兵
审核:郭云旗

责任编辑:杨麒钰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第五届昆明蓝花楹文化艺术节&消费季活动自4月28日启动以来,持续带火昆明“赏花经济”。

2023年06月14日 12:06

6月11日—12日,由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云南省教育厅主办的2023年“云岭师生说”理论宣讲比赛决赛,在云南农业大学校友会堂拉开序幕。

2023年06月14日 12:03

截至目前,全省公安交管部门已整治完成高风险路段、驾驶人、车辆、企业等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6.5万个,全省交通安全形势整体平稳,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2023年06月14日 11:49

6月10日,西山区教体局、昆一中西山学校相关负责人一行来到泸水市,正式签订对口帮扶泸水市第一中学协议。

2023年06月14日 11:36

6月13日,2023昆明安宁温泉高原半程马拉松新闻发布会在昆明召开,会上宣布本届马拉松将于6月24日上午8:00在安宁市人民广场鸣枪起跑。

2023年06月14日 11:14

截至6月1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满两个月,磨憨边检站已验放超39个国家和地区,2.5万人次出入境旅客。

2023年06月14日 10:55

近日,在昆明市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由昆明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承建单位国科智融科技发展(云南)有限公司、建信云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知识产权基

2023年06月13日 18:20

6月9日,香格里拉检察院联合香格里拉市公安局、香格里拉市法院、香格里拉市司法局,邀请香格里拉市第一中学部分学生参与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讲堂,开展以“

2023年06月13日 17:46

6月13日,“红色文化体验馆媒体行”活动在昆明举行,云南各大主流媒体走进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滇池路136号的红色文化体验馆,在体验科技与红色文化创新碰撞的同时,

2023年06月13日 16:20

6月12日,盘龙区第二届“贤才聚盘”创新创业创造大赛的决赛在红星美凯龙昆明沣源路商场成功举办。

2023年06月13日 15:35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