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甘蔗园村:服饰里的民族大团结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1-12-21 09:45:07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各少数民族服饰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服饰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多彩文化的一部分。在广南县八宝镇甘蔗园村的苗族同胞们,通过自制的民族服饰,实现了他们从搬得出,到稳得住、能致富的民族大团结易地扶贫搬迁幸福生活。

  画面上,这位正在忙着操作机床进行刺绣的小伙子名叫熊永祥,2017年,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帮扶,他和同村的71户村民告别了交通闭塞、生存条件恶劣的响西寨村,搬迁到了村委会所在福源苗寨。

  广南县八宝镇福源苗寨村民熊永祥:“比以前我们在上面种地,放牛生活要好多了,以前在上面的时候,做一年,就得一年吃的,有时还不够吃,现在对于这种生活条件是很不错的。”

  服饰里的民族大团结

  住房问题解决了,如何才能增收致富,成了熊永祥首要考虑的问题。结合福源苗寨所在地有赶集日的有利条件,从小就喜爱苗族刺绣的他,瞄准了苗族服饰上绣品的巨大市场潜力,从手工绣到缝纫机绣再到车床机械化刺绣,短短几年间,熊永祥的刺绣作坊由小变大,2020年,仅刺绣就让他得到近20万元的收入。

  广南县八宝镇福源苗寨村民熊永祥: “特别是这两天就是旺季,农历2月份过以后,就属于淡季,那个时候,我们就只能压货。然后到腊月,一般都是农历10月份开始忙,一年算下来,收入也是10多20万元。这样一台机子,一天开下来也就是七八百元。”

  和熊永祥一样,从冬瓜林村搬迁到福源苗寨的王朝富夫妻俩不再依靠外出务工挣钱,而是发展起苗族服饰制作产业,年轻好学的王朝富夫妻俩制作出来的服饰不仅具有鲜明的苗族服饰特点,而且融入了“520”等具有时代特色元素的各族文化内涵,这让他们的服装十分畅销。

  广南县八宝镇福源苗寨村民王朝富、陶永梅:“我们这些服装设计出新款很快,过一段时间我们又要出一批新款,又不是挂在这里的了。看到他们设计的好看,我们就照着自己做,都是自己摸索,自己设计,没有去学过,只要自己喜欢,就自己设计,自己制作。”

  福源苗寨是一个苗族聚居的易地搬迁安置点,由甘蔗园村委会地处边远的7个村小组200余户群众搬迁汇聚而成。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整村推进、百县万村项目等资金3700万元,开展基础设施及房屋建设,项目于2017年12月30日建成移交。然而,建寨之初,受到生活习惯不同、增收产业匮乏等制约,整个村寨脏、乱现象突出。

  广南县八宝镇福源苗寨村民熊永祥:“刚刚搬下来的时候,也是会有一点小矛盾,毕竟好几个寨子搬下来,是混居的,不是一个寨子和一个寨子的居住,每一排里面每个寨子的都会有,所以都会有一点小矛盾。但是经过慢慢改善,慢慢习惯,逐渐成为一家人。现在做什么事,都会主动像一家人一样,每个人都能往好处去想,好处去做。”

  为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易地扶贫搬迁目标,甘蔗园村委会以民族团结示范创建为引领,采取“民族团结+文化传承”“民族团结+意识形态”“民族团结+产业发展”等有效举措,通过抓实基层组织建设,定期举办苗族“采花山”、“圈门猪烧包谷”“芦笙舞”进校园等民族活动,增强各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和民族自信,凝聚全村群众的民族力量,促进各民族稳定发展。

  服饰里的民族大团结

  广南县甘蔗园村驻村第一书记袁声琳:“把成熟产业做好的同时,挖掘我们另外一块新型产业,就像民族文化刺绣,通过进行调研以后,我们辖区内总的300多户人家聚集在村委会所在地,这里就有10多户人家,是做新型民族刺绣这一块,挖掘这一块的产业,通过把家庭小作坊的形式把它整合起来,形成一种民族增收的主要方式。”

  广南县甘蔗园村党总支书记马兴荣:“我们村上每次在群众会上都在宣传,不管是什么民族,都是一个群体,他们都很遵守村规民约,也认识到,不管是哪个民族,都要相互团结。”

  如今,以福源苗寨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标杆的甘蔗园村,全村400余户各族群众犹如美丽漂亮的苗族服饰一样,相互交融、共同进步,朝着“团结、友爱、互助”的民族团结、乡村振兴之路一起繁荣发展。

  广南县甘蔗园村驻村第一书记袁声琳:“首先就是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因为基层党组织抓好以后,民族的那种凝聚力,向心力会得到不断地提升。另外一块,就是抓产业和环境整治这一块,就是夯实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主要是弘扬核心社会主义价值观,特别是移风易俗,把我们的社会搞和谐了,整个人居环境治理美丽了,大家的精神状况也就提升起来了。”(余永兴  袁伸尉)

责任编辑:杨麒钰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