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嶙峋石漠 今朝丰美绿洲 ——西畴县绿色发展变形记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1-11-15 09:05:21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一个山区面积占99.9%,岩溶面积占75.4%的深度石漠化地区,从乱石嶙峋的荒芜石漠变成了生机盎然的丰美绿洲、石漠花乡,打造出生态文明样板的第五批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人们从西畴县30余年来发生的生态蝶变中,惊喜地将绿色尽收眼底,感受不一般的生态成色。

  宣战顽石铸精神

  “山大石头多,只见石头不见土;玉米种在石窝窝,春种一大坡,秋收一小箩”。30多年前,这是令西畴人刻骨铭心的伤痛。

  当澳大利亚地质专家菲利普·本鲁恩先生无奈地踏上这片苍凉的土地,他摸着冰冷的石头发出绝望的感叹:“这是一个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

  面对恶劣自然环境带来的生存极限挑战,为了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30年绿化西畴大地”的目标,西畴人民挺起刚直的脊梁,不悲观埋怨、不服输认命向大山进发,与石漠化展开一场生死决战。

  1990年12月3日——西畴历史上非同寻常的一天,西畴人向石漠化开战的第一炮轰然在蚌谷乡木者村摸石谷炸响。这是惊天动地的炮声,这是西畴大地沉睡良久后的第一次生态觉醒和脱贫宣言!

  隆隆炮声响过之后,王廷位、刘登荣、赵文和等乡村党员干部带头垒埂造地。看到高产的玉米苞压断了有些人家的楼板,村里的王廷章老人眼含热泪:“看见没有,我就说搬家还不如搬石头嘛!”

  在这个温暖的冬天,靠苦战105个日夜垒砌起来的一排排石头地埂,360多亩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台地和比之前翻几倍的粮食产量,拉开了西畴人民向石头山要地要粮,要路要水的序幕。

  1995年12月17日,在云南省扶贫开发文山现场会上,省委、省政府发出号召:要学习西畴人民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奋斗品质。“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呐喊亮出“西畴精神”,响彻云岭大地。

  敢叫石漠变绿洲

  大山在给西畴人民带来艰难困苦的同时,也培育了他们永不放弃、永不懈怠、永不退缩的坚毅品格,造就了战胜“石漠癌症”的苦干实干基因和深深的家园情怀。所有村寨都把封山育林保护植被、植树造林修复生态写进了村规民约,全民上阵植树种树、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造沼气池。县委、县政府继“30年绿化西畴大地”的目标后,又提出“十年美化西畴大地”“生态立县”“建设绿色经济”等战略目标,用干的行动和壮举护生态、求生存、求脱贫、求发展,争当云南生态文明排头兵,探索出一条深度石漠化地区脱贫发展的绿色新路径——“六子登科”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

  ——“山顶戴帽子”造就丰美绿洲。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县委县政府提出“30年绿化西畴大地”的战略目标,全民上阵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近年来,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革,全面推进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绿”建设,全面实施“十年美化西畴大地”生态修复工程。30年绵绵发力,30年久久为功,累计完成植树造林64万亩,实施封山育林87万亩,退耕还林(草)13.82万亩,年均实施公益林保护61.66万亩、天然林商品性停伐保护21.0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提高到54.83%,实现从石漠荒山向绿水青山的蜕变。

  ——“山腰系带子”护生态保增收。利用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方式将石漠化治理与林农旅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旅游牌”,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合作社流转经营、林农自主发展”的模式,发展以林木、林果、林药、林禽、林游等为重点的“八林经济”。2020年林草产业总产值达6.34亿元;中药材种植实现产值5.05亿元,建成“山豆根云药之乡”;将乌骨鸡产业确定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带动全县3万余户发展乌骨鸡养殖。依托石漠化治理的巨大成效,享誉全国的“西畴精神”资源,结合特色旅游资源,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1个,国家AAA级景区4个,旅游总收入累计达64.9亿元。

  ——“山脚搭台子”垒砌石埂建造梯田。对山脚坡度小于25度,有改造条件的缓坡地和石旮旯地,西畴县大力实施“坡改梯”和土地整理项目,营造生物埂、修建灌溉渠、拦砂坝等设施,建成“保土、保水、保肥”三保台地,有效遏制石漠化蔓延趋势,确保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增加。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42.64万亩次,新增耕地1.64万亩,人均耕地从0.78亩增加到1.2亩,成功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同时累计治理小流域面积230.82平方公里,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初步估算,西畴人民垒成的石埂长达5万多公里,可绕地球赤道一周。

  ——“平地铺毯子”拉长绿色产业链。对主要集中于坝区、地势较为平坦的土地,西畴县实施高稳产农田建设,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高端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同时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设特色产业示范园26个,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340个,实现农业产业增加值11.5亿元,累计带动5万以上农户增收致富,获有机、绿色认证产品12个。建成进出口贸易加工及农特产品加工区,2020年全县共有生态加工业69户,实现产值16.3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6.6%。

  ——“入户建池子”破解用能用水难题。2014年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43603口,彻底结束村民上山砍柴的历史;如今城乡综合供电可靠率达99%以上,推进全县能源结构不断优化。针对西畴山高坡陡、水源缺乏、石漠化严重,不适宜建设大中型水源工程的实际,探索推行“五法治水”模式,1991年以来,全县累计建成各类小型水利工程1.3万余件,“五小水利”工程4.5万余件,人民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保障。

  ——“村庄移位子”易地搬迁建家园。对失去生存条件的农户实施易地搬迁,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984户8056人,使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积极推进移民搬迁地块复垦复绿工作,让家园重披绿装。

  “点石成金”促巨变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西畴县坚持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以“誓把石漠变绿洲,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笃定和豪迈,在不可能的地方创造出令人瞩目的生态优先发展和脱贫攻坚奇迹。全县共治理岩溶面积385.92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积225.86平方公里。2014年和2018年,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现场会两次在西畴县召开;2018年西畴县率先在文山州实现脱贫摘帽,全县9929户3730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交出了生态系统修复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两份答卷”。2020年7月,省委下发文件号召全省上下学习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同年9月,省委宣传部授予新时代“西畴精神”群体“云岭楷模”称号。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作出“沧桑巨变是干出来的!要注意宣传好”的重要批示。

  从石漠上走出来的西畴人,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有着特别深切的感悟和强烈的共鸣。

  “小康是干出来的,不是等靠要来的。”兴街镇江龙村通过带头在全县探索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森林覆盖率由32%提高到80.4%,发展柑橘种植“一村一品”产业,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万元,从以前的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村、富裕村、文明村。

  因“山上树木被砍光、山腰肥土流光、村里媳妇跑光”而得名的兴街镇三光片区被列为综合治理示范区后,经过3年的努力,共治理小流域面积2.45万亩,整治土地9500亩,建设生态林业工程1.5万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8万元,变成了“光荣脱贫、光彩夺目、光明前景”的新三光。

  西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追梦圆梦人程敦儒,几经周折创业不休,20多年如一日在石旮旯里垦荒种树,带领群众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带动800多户建档立卡户脱贫退出,成为石漠化治理中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的典型。

  “既然死不了,就坚强地站起来”的残疾人妇女张贵相,女儿出生时就患上脑瘫,在四处求医途中,自己遭遇严重车祸瘫痪在床一年多,主动提出不当建档立卡户,靠毅力顽强地站起来,她说“就算跪着种地,也要站着做人”。她租地种植了20多亩草莓,创办了合作社,带领10名留守残疾妇女摆脱贫困,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的村寨把草莓种植面积发展到40多亩。

  宝贵的精神财富、丰富的资源禀赋和优越的生态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助推西畴经济发展成为云南省争先进位县。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56.35亿元,比2016年年均增长8.6%,增速排名从全省第52位上升到31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289元,年均增长8.8%,增速排名从全省第48位上升到14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0758元,增长7.3%,增速排名从全省第62位上升到第20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495元,增长9.7%,增速排名从全省58位上升到第13位。

  (西畴县委宣传部 冯 标)

责任编辑:李磊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