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宁农宁安: 脱贫路上的“点子”书记【富宁脱贫攻坚故事会】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0-07-19 21:43:57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这是富宁县木央镇木杠村党委书记农宁安解决农村党员群众增收致富的发展理念。7年前,他是村里党员群众悄然起敬的的致富能手,先后担任过茶厂会计、厂长,做过野生菌贸易,经营着夫妻餐馆,年收入十余万元。2013年,正值村两委换届,他凭着在党员群众中的威望高票选为木杠村村党委书记。

  7年来,党员群众增收致富问题始终是他心中高悬的一块石头,他先后探索着种草养牛、引进巴西菇、滇黄精、苦参、百香果等种植,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条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企业运作的发展致富路子,不仅培育发展了本地特色产业、引进了特色种养殖业,还培植壮大了木杠村集体经济,更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致富,让这个边境村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很多人称他为“南疆新时代的脱贫致富带头人”“农村的模范带头者”,曾荣获云南省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并多次获得县镇两级的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8年,因作风务实、成效突出,农安宁被选举成为全国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找对了门路,致富就有了盼头

  “干部富不算富,全村富才是好出路。我是一名党员干部,竭尽全力、力所能及带领群众致富是我应尽的义务,带领全村98户41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退出更是我的政治任务。”进入村党委后,农宁安书记就秉持这样的信念,不断在木杠村这片土地上探索前进。木杠村在农宁安带领下,紧紧围绕精准扶贫“两不愁、三保障”总要求,按照“守土固边、和谐稳边、产业强边、富民兴边”思路,坚持“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主线,始终把脱贫攻坚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不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致富带头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摸索发展了一个又一个富民产业,让党员收获了一笔又一笔致富金。

  在未担任村党委书记前,农宁安就发现木杠村本地年轻人大多数外出务工,本村土地大面积丢荒,土地本是农民的安家之本,但村里没有产业,乡亲们没钱搞种养殖,土地的大量撂荒也让群众的“财富”大量流失。作为边境线上一名党组织书记,农宁安深知,除了带领群众致富,还得把守土固边这份职责担起来,让边境线“荒废的土地”恢复生产是当下必须要做的事情。思虑再三,农宁安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经常与村两委班子成员讨论,并多次带领班子到吉林、福建等地考察调研,探索出了种草养牛的新型模式产业链发展,既能将土地利用起来,又能带动本地群众致富增收。“找到路子,说干就干”。2014年,通过招商引资,农宁安书记成功引进了富宁县万道香集团在木杠村投资建设万头商品猪养殖合作社和好伙伴肉牛养殖合作社基地,而农宁安就是好伙伴肉牛养殖合作社的法人代表。自养牛合作社建社以来,合作社以养牛基地为依托,充分利用本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优势,向基地四周辐射,以每亩15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200余亩,全部用于种植牛草。基地建起来后,农宁安书记亲自带领几名社员奔赴吉林省,引进西门达尔品种母牛238头和1头公牛到基地进行集中养殖,年出栏肉牛200余头。“养殖产业要发展,群众要增收,还是得把群众与产业链捆绑在一起”。为了让肉牛养殖产业能够带动周边村民致富增收,农宁安坚持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让村民直接参与到养牛产业中来,带领全村200多户村民加入肉牛养殖的大军中,户均实现增收一万元以上。“以前只是种点庄稼过生活,这两年养牛发展后生活比较好,去年卖牛收入了7万块钱左右。”56岁的村民陆兴平老两口就是在农宁安书记的带领下,目前养殖肉牛20多头,几年下来,用卖牛的钱已盖起了三层小楼,手里还有十多万的“牛本”资产。

  偶然的小发现,成为致富的好门路

  “产业单一,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成效仍然不明显”。每当有人问他时,他总是皱着眉这样回答道。在肉牛养殖过程中,农宁安发现大量的牛粪闲置,且影响周边的环境卫生,如何让牛粪发挥其作用,一直在他脑海里“回荡”。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农宁安书记外出学习发现了种植姬松茸的原材料就是牛粪、甘蔗渣及玉米杆等,而这些原材料正是木杠村现有且充足的,一个“产业商机”就在农宁安书记的脑海中开始有了雏形。学习回到村里后,农宁安立即组织村两委“两委”班子奔赴福建省考察学习姬松茸种植,通过考察后发现木杠村气候地理条件非常适宜种植姬松茸,并通过福建种植老板的引荐,木杠村党委从临沧招商引资了姬松茸种植大户到木杠发展种植姬松茸。为了留住外地来的种植大户,木杠村党委提出免费为种植大户提供加工场地,并率先带头投入参与姬松茸种植,在农安宁的带领下,村党委干部每人自筹2万元资金建起了5个巴西菇种植大棚,经过试验种植,取得了成功,每个大棚产量达6吨,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余元。同时,为解决群众销售难题,木杠村党委与进驻老板商议,签订了保底价回收协议,即群众采摘的姬松茸,均以8.5元/公斤的价格回收,解决了群众销售的后顾之忧。并以1000元/车的价格收购辖区群众家牛粪和甘蔗渣,仅种植姬松茸所需原料就为辖区群众带来10万元的收入。“刚开始引进这个产业时困难很多,肉牛养殖产业是农村传统养殖,群众大多数能接受,并能积极参与。但面对新引进的姬松茸产业,群众思想较为保守,不敢尝试参与种植”。为了更快让群众接收新的产业,加快推进该项产业落地木杠,农宁安书记将困难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安排专人给予协调贷款,由村委会担保每个大棚给予1万元扶持贷款,同时通过村委会协调,投资商也补助农户每个大棚1500元。通过“党组织+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把建档立卡贫困户引入到姬松茸产业的发展中来,在大棚搭建、大棚上料过程中,召集贫困户参与务工,短时期内就帮助他们增加1万元以上的收入。并向镇党委政府争取到位了350万元沪滇帮扶产业扶贫资金,以无息贷款借支的方式支持木杠好伙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农宁安书记用这笔资金盘活和发展壮大以肉牛养殖、姬松茸种植等为主的种养殖产业,木杠好伙伴合作社以每年不低于6万元的集体经济分配到木杠、上寨村党总支,每年2个村的贫困人口在合作社务工人数不低于总务工人口的三分之二,贫困户获取的效益必须在本金的8%以上。姬松茸产业发展来,共搭建巴西菇棚44个,每个大棚为群众带来2.5万元的收入,并发放产业分红资金约80万元,涉及上寨、木杠、大坪3个村委会199户建档立卡户,最多户累计领到分红资金1.2万元,最少户累计领到分红资金8000元。

  平台高视野宽,发展思路更广阔

  2018年,是农宁安书记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一年。2018年3月21日,从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一回来,第二天农宁安就马不停蹄地把全村共6个少数民族的部分村民组织起来,原汁原味把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讲给边境一线的木杠村乡亲们,把党中央的关心关爱传递到乡里村间。“我们的家乡,终于也有代言人了,乡亲们是这样感叹的”。每每想到这里,农宁安都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履好职、带领村民谋发展的劲头也更足了。全国人代会结束后,农宁安书记深受“乡村振兴”的启发,木杠村产业发展较单一、村里劳动力外流严重,如何因地制宜把村子发展得更好、让产业更多元,一直是农宁安书记努力探索的方向。结合全国人代会期间与其他地区代表交流的经验和多年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的经历,农宁安又大胆提出“木杠村因地制宜抓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即在村里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区种植热带水果如百香果、芒果,在1000到1200米的地带发展黑木耳和姬松茸等食用菌产业,并将食用菌产业产生的大量富余有机肥用于热带水果的种植。

  为了尽可能地降低风险、提高收益,农宁安书记组织班子成员、村组干部到福建、广西等地考察,并从福建引进了100棵百香果苗,全部用于自己试种。但考虑到试种周期长、数量少、成果不具有代表性,农宁安代表村民向镇人民政府申请资金,并以木杠村党委率先向银行贷款了10万元用于发展百香果种植,在村子里开辟了200亩的试种田,当年开花结果,村民们发展的热情高涨了,原本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返乡的越来越多了,村子逐渐从“荒凉”转为了一片生机,如今木杠村的百香果已经有三种品种,种植面积已达400多亩,其中群众自己种植的有200多亩,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的产业逐步在木杠村扩大。尤其是松林村小组,原来的4家贫困户扭转了观念,主动要求退出贫困户,积极参与产业发展。早在2018年,松林村小组基本每家每户都实现产业增收2000元以上。

  木杠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利用河谷地带气温高、光照充足的特点,农宁安摸索出“甘蔗上山、水果下田”的模式,带着大家种植了1200亩甘蔗,1100多亩樱桃、芒果、柑橘等各类水果,并把村里的甘蔗渣和牛粪“变废为宝”,做起了循环产业。目前,以木杠村委会松林小组为中心的热带水果果园已规划完成,园内种植李子、芒果、龙眼等多种热带水果达200余亩,并结合边境峡谷风光旅游景点打造热带水果观光园林,实现观光-旅游-采摘为一体的园林发展。木杠村下步将突出以种养殖产业循环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发展养牛产业推动热带水果产业发展。逐步将种养殖循环的肉牛养殖、热带水果种植模式建设成为木杠村委会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效益相统一,生产、生活、生态和示范四个功能为一体的特色产业。百香果、芒果、甘蔗、肉牛养殖、万头商品猪养殖……木杠村终于有了实实在在的产业支撑,群众的腰包逐年鼓起来,奔向小康的干劲更是十足了,到处都见群众喜笑颜开。


 

  舍小家顾大家,一心带民奔小康

  今年46岁的农宁安有两个孩子,一个在昆明上大学,一个在富宁一中上高中,今年是他担任村党党委书记的第8个年头,因为工作繁杂,其实真正陪伴家人的时间并不多,不是奔忙在田间地头,就是在拉项目、做考察,甚至在家也是一头扎进工作里。

  “脱贫攻坚工作以来,进村入户的时间非常多,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更是几个月时间都在外视察、开会等,虽然是在家门口上班,但是真正在家的时间一年能有50天就很不错啦。”作为边境村寨的木杠村,虽不是贫困行政村,但是全村有98户41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任务仍然艰巨。农宁安书记在不断寻求“致富点子”带民增收的同时,也在不断谋划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争取到了民族团结示范村、一事一议、沿边行政村道路建设等多项项目落地,并亲自带领群众参与投工建设,实现木杠村行政村道路硬化全覆盖,拆除重建新房200余间,解决了群众住房、出行等难题。“我是农民家庭出身,我对这里很熟悉,感情很深,能让我为家乡的贫困群众摘掉穷帽是我最大的心愿”,农宁安以此心为志,也正是他有着这种乡愁,在担任木杠村党委书记时能很好的融入百姓中去,在田间地头,都自己下地作业。7年来,走过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从村干部成长为精准扶贫路上的致富“点子王”,成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7年的扶贫工作,为了全村贫困户如期脱贫,舍弃了自己的小家,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贫困户脱贫攻坚事业中。经过几年的发展,木杠村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脱贫之初的40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9700多元,让全村98户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并在2020年4月底,木杠村代表全镇迎接省级第三方验收评估中,以零举证的结果顺利通关。他本人常说,“点子”是真抓实干出来的,只要是好的“点子”都能下苦工、想办法让群众脱贫致富。在脱贫攻坚这条道路上,农宁安就是这样不断在尝试新的“点子”中探索摸爬,在木杠这片土地上收获了硕果累累的果实,帮助这片土地上的贫困群众摘掉了“穷帽子”,党群一起携手正走向小康大道。(木央党政办)

责任编辑:李磊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2月26日,昆明闻讯实业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首批1182台区外保税维修“智能电视盒子(待维修)”件通关放行,标志着云南省获批的首个区外保税维修项目正式开展业务。

2024年02月28日 11:10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